當(dāng)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古稀之年是多少歲 古稀之年的歲數(shù)是多少

2020-07-14 天奇生活 【 字體:

60歲稱花甲之年、耳順之年?!肮畔≈辍笔侵溉说?0歲的時候。又叫懸車之年、杖國之年、從心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90歲稱鮐背之年,80、90歲也合稱耄耋之年,100歲稱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古稀之年是多少歲 古稀之年的歲數(shù)是多少

古人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劃分,是通過稱呼和裝扮進(jìn)行劃分的。不同年齡人,有不同的稱謂。童年稱謂為總角或垂髫,青少年稱為束發(fā),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老年稱為皓首或白首,長壽老人稱為黃發(fā)等等。

古稀之年是多少歲 古稀之年的歲數(shù)是多少

我國還有干支紀(jì)年的傳統(tǒng),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庇谑?,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古稀之年是多少歲 古稀之年的歲數(shù)是多少

猜你喜歡

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口罩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第一只口罩是誰發(fā)明的

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口罩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第一只口罩是誰發(fā)明的

2023-11-18
19.4萬
古人有銀行嗎 古人怎么存錢

古人有銀行嗎 古人怎么存錢

2023-05-18
9.3萬
古人會避孕嗎 有哪些避孕方式

古人會避孕嗎 有哪些避孕方式

2023-05-18
19.6萬
古人如何避暑 古人避暑有哪些

古人如何避暑 古人避暑有哪些

2023-05-18
19.3萬
元宵節(jié)為什么不是法定節(jié)假日 為何元宵節(jié)不是法定節(jié)假日

元宵節(jié)為什么不是法定節(jié)假日 為何元宵節(jié)不是法定節(jié)假日

2023-03-06
12.1萬
趙高居然不是太監(jiān) 趙高原來不是太監(jiān)

趙高居然不是太監(jiān) 趙高原來不是太監(jiān)

2023-03-06
18.3萬
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究竟有多可怕 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可怕嗎

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究竟有多可怕 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可怕嗎

2023-03-06
11.1萬
古代寒門的門檻有多高 古代寒門的門檻到底有多高

古代寒門的門檻有多高 古代寒門的門檻到底有多高

2023-03-06
15.5萬
古代放假為什么會比現(xiàn)在多 古代放假有哪些節(jié)日可放

古代放假為什么會比現(xiàn)在多 古代放假有哪些節(jié)日可放

2023-03-06
16.1萬
大唐“耙耳朵”第一人是誰 誰是大唐“耙耳朵”第一人

大唐“耙耳朵”第一人是誰 誰是大唐“耙耳朵”第一人

2023-03-06
8.9萬
熱門推薦
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是20歲,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冠禮儀式一般是男子到了二十歲時,家族為其在宗廟行加冠的禮數(shù)。所以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20歲的時候。

耳順之年是多少歲

耳順之年是多少歲
耳順之年指六十歲,也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的意思是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在孔子的《論語·為政》中出現(xiàn)過,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币馑际堑搅肆@個年紀(jì),是聽得進(jìn)逆耳之言的,指人生修行所能達(dá)到的一種高度。

不惑之年是多少歲 不惑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多少歲 不惑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40歲,《論語·為政篇》記載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中年是多少歲到多少歲

中年是多少歲到多少歲
年齡劃分并沒有統(tǒng)一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劃分的中年是45歲至59歲。而依我國國情,40歲至55歲作為中年階段較為符合實際。

知天命是多少歲

知天命是多少歲
知天命是50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惫艜r候人們常用“知天命之年”來形容五十歲。不過這里的五十是虛歲,實際年齡只是49歲?!爸烀辈皇锹犔煊擅?、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求結(jié)果。

青年是多少歲

青年是多少歲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的年齡分段,青年為15~24歲,聯(lián)合國大會將“青年”定義為15歲與24歲之間,青年概念正式確立于19世紀(jì)。此前,各民族對年輕人均有各自的稱謂,中國古語一般稱“少年”、“后生”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