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也無風雨也無晴什么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

2022-08-06 天奇生活 【 字體: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該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也無風雨也無晴什么意思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注釋

  1、定風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等。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

  2、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3、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4、已而:過了一會兒。

  5、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6、吟嘯:放聲吟詠。

  7、芒鞋:草鞋。

  8、一蓑(suō)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樣子。

  10、斜照:偏西的陽光。

  11、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12、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翻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什么意思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賞析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爸裾让⑿p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保司涓M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上闋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下闋由雨中情懷的抒發(fā)轉入對雨后放晴的描述。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作者介紹

  蘇軾,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

  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2、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3、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4、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  |  5、黃岳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鑒賞辭典(下卷).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  6、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什么意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什么意思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什么意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什么意思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是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作品《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原文為: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的意思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的意思
大暑代表的意思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思是說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想躲避都來不及。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在我國很多地區(qū),經常會出現(xiàn)極端的高溫天氣。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什么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什么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的意思是: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云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云雨了。整句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痹摼涑鲎栽∷鶆?chuàng)作的《離思五首》其四,元稹以滄海和巫山之云作比喻,隱喻自己對亡妻的思念。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什么意思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意思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什么意思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意思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意思是說:活不了一百年的人,卻整天擔心那些一千年后發(fā)生的事情?!扒q憂”意為很深的憂慮,意思是說人生不過短短幾十載,卻有著很深的憂慮,這是何苦呢,同時也是讓人們及時行樂,不要過于杞人憂天?!吧瓴粷M百,常懷千歲憂”出自于《古詩十九首》。

詠柳中的碧玉是什么意思 詠柳中的碧玉意思是什么

詠柳中的碧玉是什么意思 詠柳中的碧玉意思是什么
《詠柳》中的“碧玉”意思是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对伭肥鞘⑻圃娙速R知章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內容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也無風雨也無晴什么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什么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該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