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首詩 只緣身在最高層古詩原文

2023-01-06 天奇生活 【 字體: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登飛來峰》,此詩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表達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首詩

  《登飛來峰》原文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翻譯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注釋

  ⑴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⑵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⑶聞說:聽說。

 ?、雀≡疲涸谏介g浮動的云霧。望眼:視線。

  ⑸只緣:一作“自緣”,自然是因為。緣:因為。

  《登飛來峰》賞析

  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

  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首詩

  《登飛來峰》創(chuàng)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jīng)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登飛來峰》作者介紹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qū)鄧家巷)人。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執(zhí)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jīng)》《尚書》《周官》,時稱《三經(jīng)新義》。

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后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首詩 只緣身在最高層古詩原文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哪首詩 只緣身在最高層古詩原文
“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登飛來峰》,此詩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表達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贊頌了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贊頌了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左宗棠。詩題為《恭誦左公西行甘棠》,是晚清詩人楊昌浚寫的,全詩為: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這首詩講的是1876年,在左宗棠的率領下,湘軍進入新疆,清軍收復新疆之戰(zhàn)。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贊頌了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贊頌了誰
“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寫的是左宗棠。詩題為《恭誦左公西行甘棠》,是晚清詩人楊昌浚寫的,全詩為: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這首詩講的是1876年,在左宗棠的率領下,湘軍進入新疆,清軍收復新疆之戰(zhàn)。

遠看山有色這首詩寫了哪四種景物 遠看山有色這首詩寫了幾種景物

遠看山有色這首詩寫了哪四種景物	 遠看山有色這首詩寫了幾種景物
遠看山有色這首詩寫了的四種景物分別是:山、水、花、鳥,視覺從里往外走,謎全景就出來了。字面理解表現(xiàn)畫家的高超技巧,畫景如實景,令人贊嘆,暗含了春逝之美的凋零和萬物自然規(guī)律的豁達胸懷”。出自王維《畫》。

詩人王之渙一共為后世留下了幾首詩 王之渙現(xiàn)存的詩有多少首

詩人王之渙一共為后世留下了幾首詩 王之渙現(xiàn)存的詩有多少首
詩人王之渙一共為后世留下了六首詩,分別是《涼州詞二首》、《登鸛雀樓》、《送別》、《宴詞》、《九日送別》、《橫吹曲辭·出塞》。王之渙是生活在開元年間的詩人,他留下的史料很少,兩《唐書》都沒有他的傳記,只是從后來出土的墓志銘上,才知道他字季凌,山西人,從小就很聰明,不到二十歲,就能“究文章之精”。

采薇整首詩表達什么感情 采薇出自哪里

采薇整首詩表達什么感情 采薇出自哪里
《采薇》全詩抒發(fā)了戍邊將士們的思歸之情?!缎⊙拧げ赊薄肥侵袊糯谝徊吭姼杩偧对娊?jīng)》中的一首詩。此詩以一個返鄉(xiāng)戍卒的口吻,唱出從軍將士艱辛的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