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2020-04-09 天奇生活 【 字體: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松樹,這句詩出自清代鄭燮的《竹石》。這是一首贊美巖竹的詩,整首詩贊美了竹子頑強又執(zhí)著的品質。

2aadcc33cfe352f3.jpg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ce87e5a4cc1ef96e.jpg

  賞析

  這首詩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huán)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詩中的竹子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作者通過竹子體現了自身的高風亮節(jié)。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描寫的植物是松樹,這句詩出自清代鄭燮的《竹石》。這是一首贊美巖竹的詩,整首詩贊美了竹子頑強又執(zhí)著的品質。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翻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翻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詩句出自清代畫家鄭燮創(chuàng)作的《竹石》,是一首詠竹詩。詩的前兩句贊美立根于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后兩句寫惡劣的客觀環(huán)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指的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指的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詩句出自清代畫家鄭燮創(chuàng)作的《竹石》,是一首詠竹詩。全詩內容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詩人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

敲成玉馨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的意思
“敲成玉馨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意思是: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突然冰落在地上發(fā)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最小的三位數與最大的一位數的積是 最小的三位數與最大的一位數的積是多少差是多少

最小的三位數與最大的一位數的積是 最小的三位數與最大的一位數的積是多少差是多少
最小的三位數和最大一位數的積是900。解答過程:一個自然數數位的個數,叫做位數。含有一個數位的數是一位數,含有兩個數位的數是兩位數,含有三個數位的數是三位數……含有n個數位的數是n位數。最小的三位數是100,最大的一位數是9,所以最小的三位數和最大一位數的積=100×9=900。

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 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 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柳樹。這句詩句出自李商隱的《柳》,全詩為: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柳樹與斜陽和秋蟬相伴的景象,從而渲染出一種零落枯凋的情境。詩人以秋日之柳與記憶中繁盛的春日之柳做對比,以此表達詩人歷經現實的榮枯衰變、自傷遲暮的凄苦情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