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不寒無以知松柏是誰寫的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意思
2022-10-09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荀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經(jīng)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無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盾髯印肥菓?zhàn)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哲學著作,是戰(zhàn)國后期儒家學派重要的著作。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原文
君子立志如窮,雖天子三公問正,以是非對。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茍,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原文注釋
歲:歲月
松柏:松樹和柏樹。兩樹皆長青不凋,為志操堅貞的象征。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原文翻譯
君子一旦樹立了志向就堅定不移,即使天子、三公詢問政事,也根據(jù)是非的實際情況來回答。君子窮困而不喪失志氣,勞累而不茍且偷安,面臨禍患而不背棄平時坐席上說的話。歲月不寒冷就無從知道松柏的堅毅挺拔,事情不危難就無從知道君子的志向遠大。作為君子,沒有一天不在堅持他所認為正確的東西即道的。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處簡介
《荀子》全書一共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幾篇,如《議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學生整理而成的。
《大略》講的是大的方略,文中堅持儒家思想,導出道德、仁義、利益的關系。荀子本文延續(xù)前文的思想,一直表明人性的本質(zhì)是欲望,如何巧妙滿足百姓的欲望而又能使國際太平,就在于如何合理的引導百姓理解道德、仁義和利益的關系,那就始終貫穿禮儀這個要素,懂得了禮儀只要,便能平衡利益關系。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作者簡介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一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兩度出任楚蘭陵令。晚年蟄居蘭陵縣著書立說,收徒授業(yè),終老于斯,被稱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儒家正統(tǒng)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鬼神迷信;提出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并強調(diào)學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書中。
荀子還整理傳承了《詩經(jīng)》《尚書》《禮》《樂》《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為傳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是誰寫的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意思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處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這句話出自哪里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哪本書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哪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y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yī)出處 德不近佛者無以為醫(yī)才不近仙者無以為醫(yī)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