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翻譯
2022-08-03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教育,也就是培養(yǎng)、發(fā)揚學生的長處,而補救、避免學生的短處。該句出自《禮記》中《學記》一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獻。
《學記》原文
學記
戰(zhàn)國·樂正克
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皵聦W半?!逼浯酥^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队洝吩唬骸岸曜訒r術之?!逼浯酥^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yè)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队洝吩唬骸胺矊W,官先事,士先志?!逼浯酥^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秲睹吩唬骸熬磳O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shù),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yè),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其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丑類,鼓無當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比踔来ㄒ?,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學記》翻譯
思想得合法則,又能求自輔,這種人足以小有聲譽而不足以感動民眾;能親近賢能之人又體察疏遠之臣,這種人能感動民眾,卻不能改變民心。所以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變風俗,就一定要從教育做起!
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明道。為此,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國,治理民眾,一定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渡袝睹氛f:“必須自始至終學習先王法典?!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雖有美好的菜肴,不吃,就無法明白其滋味;雖有高明的道理,不學,就不懂得其好處。為此,只有努力學習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導別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難。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返回自身更努力地學習;懂得了困難,就能自我勉勵,加強學習。所以說,教育別人與自己學習是相互促進的。《兌命》說:“教,是學的一半?!本褪沁@個意思。
古代教育,家族有塾,每黨有庠,每遂有序,天子都城及諸侯國都也都有學。每年有孩子入學,隔年考核一次。第一年,看離析句讀,辨析經(jīng)義;第三年,看專心學業(yè),親善朋友;第五年,看廣博學業(yè),敬師愛友;第七年,看講論學說大義,明白擇友取人:這叫做“小成”。第九年,要求達到義理事類,通達無疑,特立獨行,不違師教:這叫做“大成”。那樣,才足以教化民眾,改變風俗;親近者心悅誠服,疏遠者懷念感恩:這叫“大學之道”?!队洝分性f:“螞蟻的幼子,從小學習銜泥筑巢,終于累成小土堆?!本褪沁@個意思。
大學入學之始,教以朝進天子及祭祀先圣先師的基本禮儀,從而培養(yǎng)謙虛恭敬之心;誦習《詩經(jīng)·小雅》頭三篇,使學生體味君臣相互慰勉的心情;先生講學以擊鼓為號,發(fā)篋出書,培養(yǎng)學生恭敬劃一的良好習慣;設立鞭撲等具,為了樹立教育的威嚴,使學生嚴肅認真;未經(jīng)夏季禘祭,天子、諸侯不視學考察,便于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優(yōu)游其情志;教師時時觀察學生而少丁寧告誠,是讓學生用心思考;先生設席講學,如有疑,應由年長者發(fā)問,而年幼者只聽而不問,這是為了體現(xiàn)學必循序漸進而不跳躍躐等。這七項,就是大學之教的基本步驟?!队洝分杏性疲骸胺彩墙虒W,學為官者,必先教以居官之事:學為士者,必先教以為士之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最理想的教育是,在校按正當?shù)牡浼M行,離校后始終遵循不疑。這猶如不練習弦上操作手法就不能演奏琴瑟,不學習比興之法就不能作詩明志;不學習雜事就不能理解和實踐各種禮儀;同樣,不喜歡自己的學業(yè),就不可能以學為榮。所以,君子對于學業(yè),總是致力于情志的修養(yǎng),技藝的修習,居處的嚴謹,交游的端莊。做到了這些,就能專心于學而敬愛師長,親愛朋友而信守道義,因而即使離開他的老師和朋友也不會背離老師的教導?!秲睹氛f:“專心、漸進而又及時領悟,那他的學業(yè)就會有成就?!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如今有些教師,只看著簡冊高誦長吟,又反復設問,解釋繁密重復。這樣進修學業(yè)不顧學生是否理解領悟,教師要求學生不是真心誠意,教育學生不能盡其材質之長。那樣的教育已經(jīng)違背情理,其要求必然產生違抗。如確是那樣,就必然使學術隱微而學生怨恨其師,苦于學業(yè)之難而沒有體會到學習的益處。這樣,即使學完畢業(yè),其遺忘拋棄一定很快。教育的不顯彰不發(fā)展,其原因就在于此吧?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禁止于發(fā)生之前,這叫預防;當需要教學時教育,這叫及時;教學不超越等級次序,這叫循序;相互觀察,取人之長,這叫觀摩。這四個方面,就是教育所以興旺的原因。
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然后予以禁止,勢必心懷抵觸而不能承受;時機已過然后學習,必然艱苦加倍而難以收效;施教雜亂而不講次序,勢必學業(yè)壞而不能成功;獨學無友,不能切磋,勢必孤陋寡聞,學業(yè)難進;結成朋黨,相互隱私護短,必然違背師教;行為邪僻,品行不端,必然是荒廢學業(yè),玷辱學說。這六個方面,就是教育衰敗的原因。
君子既懂得了教育所以興旺的原因,又明白了教育所以衰敗的原因,然后就可以做老師了。君子的教育,是引導而不強拉,勉勵而不挫傷,啟發(fā)而不說盡。引導而不強拉,師生之間就融洽;鼓勵而不挫傷,學生就會感到容易接受;啟發(fā)而不說完,就能促進學生思考。師生和諧,學有信心而又促進思考,可以說是很完善的教育了。
學生往往有四種失誤,老師必須明了。人們求學明道,有的人失于貪多求全,有些人失于孤陋寡聞,有些人失于輕忽隨便,有的人失于固步自封。這四種情況,各人的心情是不同的。教師只有明白學生的心意,然后才能補救他的不足。教育,也就是培養(yǎng)、發(fā)揚學生的長處,而補救、避免學生的短處。
善于唱歌的人,能讓人情不自禁地學著唱;善于教育的人,也能使人自愿主動地學著他的志趣。教師的言語,簡約而意義顯達,含蓄而情意深長,設譬不多而意義明白,這樣,就能讓人繼承其志趣。
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難與易、美與丑,然后才能廣喻博曉;能廣喻博曉,然后才能做老師;能做老師,然后才能做官長;能做官長,然后才能做君王。所以,學為人師就是學為人君。為此,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古《記》說:“虞夏商周三王四代所以至治就在于重視師道?!闭f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教育最根本的道理,難在尊敬老師。因為,只有敬重老師,才能確信老師所傳之道;只有確信老師所傳之道,才能使庶民百姓都重視教育。為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兩種人:一是當此臣擔任祭祀之代受祭者的時候,就不把他看作臣下;二是此臣是老師,就不把他看作臣下。大學的禮法是:即使對天子講學,老師不居北面臣位,而居面西之主位,而天子居賓位,這就是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敬重。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輕松而效果加倍,而又歸功于老師;不善學習的人,老師辛苦而效果減半,而又怨恨于老師。善于提問的人,總是像攻治竹木,先治容易的地方,然后攻治關節(jié)處。經(jīng)過長久努力,就能相互愉悅地解決疑難。不善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別人提問的,好像撞鐘,撞得重則聲音大些,撞得輕則聲音小些,就在不慌不忙中解決了疑難。不善于回答的則相反。這些都是進德修業(yè)的基本原則。
僅能記誦雜說而未能創(chuàng)新發(fā)揮的人,不能擔任教師。這種人,必待學生發(fā)問而依問為說,就是說了仍不能讓學生明白和領悟。對這種教師,辭退是應該的。
陶瓷工的孩子,常做用獸皮拼合的游戲;制弓工的孩子,常做用柳枝曲成弓形的玩具。訓練小馬拉車,與大馬拉車順序相反,讓小馬在車后跟著跑。君子觀察這些生活現(xiàn)象就可有志于教學了。
自古以來,教與學都必須運用歸類比較、綜合分析的方法。譬如,鼓聲并不屬于宮商五音之一,但沒有鼓聲五音就不能和諧協(xié)調;水色并不分紅黃藍黑,但沒有水則五色無法彰顯;學問本身并不確指視聽言貌思,但不學則五官難以得正;老師對人倫而言,并不屬于哪一服,但如沒有老師教導,則人倫親疏難以用喪服顯示。
君子說:“最基本的德行不分職位高低,最高的理論不受形器限制,最大的信用不必文字約束,天地時令萬物生死消長不可能整齊劃一。深刻體察這些道理,就能使人努力務本,有志于學了?!睆那叭跷宓奂漓朊酱蟠ǎ偸窍燃篮雍蠹篮?,因為河是海的本源,海是河的歸宿。這就叫做務本。
《學記》注釋
1、發(fā):發(fā)布。慮:謀劃。憲:法令。
2、謏(xiǎo):小,有聲音。
3、動:觸動,感動。
4、就賢體遠:親近賢能之士,體察疏遠之臣。
5、化:教化。
6、道:指儒家之道。
7、建國君民:建立邦國,治理民眾。
8、兌(yuè)命:《尚書·商書》中的一篇,今作悅命。兌,同“說”,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fā)布的政令。
9、念終始典于學:要自始至終學習先王法典。
10、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11、雖:即使,雖然。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
12、弗:不。食:吃。旨:甘美。
1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14、是故:所以。
15、困:不通,理解不了。
16、自反:反省自己。
17、自強(qiǎng):自我勉勵。強,勉勵。
18、教(jiào)學相長(zhǎng):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9、斅(xiào)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斅,一作“學”。
20、塾:私塾。
21、黨:五百家為黨。庠(xiáng):設在黨中的學校。
22、術(suì):通“遂”,一萬兩千五百家為遂。序:設在遂中的學校。
23、學:設在國中的太學。
24、比年:每年。
25、中年:隔一年。
26、一年:初入學一年之后。離經(jīng):明句讀。辨志:析經(jīng)義。
27、敬業(yè):專心學業(yè),敬重師長。樂群:友善朋友,切磋共學。
28、博習:廣博學習。親師:親善師友。
29、論學:講論學說大義。取友:明白擇取友人。
30、知類:知義理事類。通達:通達無疑。
31、強立而不反:特立獨行,不違師教。強立,堅強的意志。
32、大學:圣賢之學或成人之學。大,贊美詞。
33、記:書名。前人之記,具體無可考。
34、蛾(yǐ):通“蟻”。術:學習,效法。
35、皮弁(biàn):天子或士的禮服。祭菜:以蘋藻之類祭先圣賢師。
36、宵雅:即小雅。肄(yì):誦習。
37、篋(qiè):竹箱。
38、孫:通“遜”,順,按次序。一說恭敬。
39、夏(jiǎ)楚:體罰學生用的木條。夏,山榎。楚,荊條。收:約束。威:儀容舉止。
40、卜:占卜。禘(dì):大祭。
41、觀而弗語:此言教師對學生應時時觀察而少丁寧告語。
42、幼者聽而弗問:此謂先生設席講學時,有疑而問,則由長者,幼者只聽勿問。
43、躐(liè):超越。
44、倫:綱要。
45、官先事:學為官者,先教以居官之事。
46、士先志:學為士者,先教以為士之志。
47、時教:適合于當時實際需要的教學。正業(yè):正式的典籍。
48、退息:離開學校時。居學:始終遵循不渝的學說和思想。
49、操縵(màn):弦上的基本操作方法。
50、安弦:演奏樂章。
51、長(zhǎng)善:培養(yǎng)、發(fā)揚學生的長處。
52、繼其志:繼承發(fā)揚其志趣。
53、約而達:簡約而顯達。
《學記》賞析
《學記》專門對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學制、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原則方法等有關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做了比較系統(tǒng)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上的闡述,含有豐富的教育思想。
文章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tǒng)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jīng)驗。其文言簡意賅,喻辭生動,文勢流暢,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學記》創(chuàng)作背景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其成書年代大約為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據(jù)郭沫若考證,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顧樹森支持郭沫若的說法,認為“《學記》是寫作于戰(zhàn)國后期而為樂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繼承思孟一派的觀點而從性善出發(fā)的,可能是孟軻弟子樂正克所作”。高時良也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學記》是“戰(zhàn)國時期的作品,具體時間在戰(zhàn)國后期。
《學記》作者介紹
樂正克(約公元前300—前200年),姓樂正,名克,戰(zhàn)國時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軻的學生。他是以職業(yè)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是深得孟軻信任的高才生。戰(zhàn)國時代儒分為八,其中一派就是“樂正氏之儒”。由此可知,樂正克在戰(zhàn)國時代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
參考資料:
1、潛描金 譯注.學記[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2、溫儒敏總主編.語文(八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3、高時良.學記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翻譯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哪里 長善而救其失出自
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什么意思 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什么意思這句話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翻譯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意思是
又譽其矛曰的譽是什么意思 又譽其矛曰中譽的解釋
水落而石出者的而的意思是什么 水落而石出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