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1623年是什么朝代 1623年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情

2023-08-09 天奇生活 【 字體:

  1623年中國是明朝,是明朝天啟三年,在位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明朝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清兵入關(guān)。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1623年是什么朝代

1623年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情

1、湯若望

1623年1月25日,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到達北京。通天文歷算,在入京的頭兩年中,便以對月蝕的準(zhǔn)確測算贏得了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

金鎏、李貴等西人黨于1623年3月以武力驅(qū)逐光海君和大北派,迎立李倧為仁祖國王,掌握了政權(quán)。

5月4日,在祥云發(fā)生6.5級地震。

1623年7月,南居益繼任福建巡撫,當(dāng)年冬天福建官兵在廈門附近打敗荷蘭兵船。

1623年8月9日,新教軍1.6萬人與蒂利的帝國軍隊在施塔隆德進行決戰(zhàn)。新教軍大敗,四散逃竄,克里斯丁逃往荷蘭。

1623年11月17日(明天啟三年十月二十五日),駐廈的福建總兵謝隆儀采取斷然措施,將荷蘭侵略者談判代表法蘭士等人拘禁,同時派艦艇火燒荷船。

2、黃河決口

天啟三年(1623)五月,黃河決口于睢陽、徐、邳一帶,上下一百五十里內(nèi)悉成平地,蠲免睢寧縣天啟元年二年各項錢糧。

3、川軍復(fù)永寧

天啟三年(1623)五月,朱燮元謀取永寧,總結(jié)以往失敗的原因在于分兵力弱,于是盡撤諸軍會于長寧,連破麻塘坎、觀音庵、青山崖、天蓬峒諸寨。與秦良玉兵會合,進攻永寧,擊敗奢寅于土地坎,追至老軍營、涼傘鋪,盡焚其營。

奢寅受傷逃走,攀虎中槍死。又追敗之橫山,抵永寧城下,遂攻拔之,降二萬人。副總兵秦衍祚等克遵義。崇明父子一路逃入藺州城。七月,藺州為參將羅乾象攻克,奢崇明逃至水西龍場客仲壩,依其妹奢社輝以守。總兵李維新攻破客仲,崇明父子竄入深箐,生擒其妻安氏及弟崇輝。

4、安南犯廣西

天啟三年(1623)七月,安南祿州何中蔚入侵廣西上思州,圍遷隆峒,掠憑祥白沙村,巡撫何士晉督率軍擊退,至是奏捷于朝。

5、議裁冗員

天啟三年(1623)九月五日,刑科給事中解學(xué)龍疏言:額餉當(dāng)核,額兵當(dāng)清,軍需當(dāng)節(jié),馬兵當(dāng)酌,冗將當(dāng)裁。洪武年間,文官五千四百余人,軍職二萬八千余人。萬歷時,文官增至一萬六千余人,軍職增至八萬一千余人。今日又不知增加幾倍。凡可裁者裁之,即可歲省餉數(shù)十萬兩?;噬显蕼?zhǔn)。

6、袁可立軍復(fù)遼南

是年,明登萊巡撫袁可立軍克復(fù)遼南三衛(wèi)?!把矒嵩闪⑹箍偙蛴腥菀灾蹘煾皪u上,與毛文龍連兵應(yīng)之?!泵凝?、沈有容、張盤等率聯(lián)軍收復(fù)遼南三衛(wèi)及海島領(lǐng)土千余里,策反后金高進將領(lǐng)劉興祚,努爾哈赤勢力遭受沉重打擊,蜷伏一隅不敢動。

明朝介紹

元末爆發(fā)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遷都至北京,以南京為陪都。明初歷經(jīng)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1449年經(jīng)土木堡之變由盛轉(zhuǎn)衰,后經(jīng)弘治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fù)振。

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zāi)外患導(dǎo)致國力衰退,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清兵入關(guān)。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quán),史稱南明。清軍陸續(xù)擊敗弘光、隆武、紹武等政權(quán)。1662年永歷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占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1623年是什么朝代

  明朝皇帝順序列表

  1、朱元璋(洪武):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謚號“開天行道肇紀(jì)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明孝陵。傳位太孫朱允炆。

  2、朱允炆(建文):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biāo)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

  3、朱棣(永樂):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

  4、朱高熾(洪熙):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在位不到一年(1424年八月-1425年五月)。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8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獻陵,傳位長子朱瞻基。

  5、朱瞻基(宣德):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書畫家,年號“宣德”。

  6、朱祁鎮(zhèn)(正統(tǒng)):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

  7、朱祁鈺(景泰):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九月―1457年正月在位,在位8年,年號景泰。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異母弟,母吳賢妃。

  8、朱見深(成化):后更名為朱見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號成化。

  9、朱祐樘(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jì)太后。

  10、朱厚照(正德):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號錦堂老人,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年號正德。

  11、朱厚熜(嘉靖):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號天池釣叟、雷軒、堯齋,年號“嘉靖”。

  12、朱載坖(隆慶):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7年2月4日—1572年7月5日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為孝恪杜皇后。

  13、朱翊鈞(萬歷):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14、朱常洛(泰昌):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孝靖皇后王氏。

  15、朱由校(天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孝和皇后),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16歲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16、朱由檢(崇禎):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后劉氏。年號崇禎,通稱“崇禎帝”。


猜你喜歡

水蘿卜怎么腌制好吃 腌制水蘿卜注意事項

水蘿卜怎么腌制好吃 腌制水蘿卜注意事項

2025-02-13
16.5萬
花椒和麻椒的區(qū)別 如何挑選麻椒和花椒

花椒和麻椒的區(qū)別 如何挑選麻椒和花椒

2025-02-13
11.7萬
奧爾良雞翅怎么腌制 制作奧爾良雞翅注意事項

奧爾良雞翅怎么腌制 制作奧爾良雞翅注意事項

2025-02-12
9.1萬
焯排骨用熱水還是涼水 排骨去除血水的方法

焯排骨用熱水還是涼水 排骨去除血水的方法

2025-02-12
13.7萬
立春后胡蘿卜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胡蘿卜變質(zhì)了

立春后胡蘿卜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胡蘿卜變質(zhì)了

2025-02-10
14.1萬
立春后咸肉怎么保管 如何判斷咸肉是否變質(zhì)

立春后咸肉怎么保管 如何判斷咸肉是否變質(zhì)

2025-02-10
19.6萬
立春后臘肉怎么保存更久 判斷臘肉變質(zhì)的方法

立春后臘肉怎么保存更久 判斷臘肉變質(zhì)的方法

2025-02-08
7.2萬
立春后冰柜怎么調(diào)溫 如何判斷冰柜的溫度調(diào)節(jié)是否合適

立春后冰柜怎么調(diào)溫 如何判斷冰柜的溫度調(diào)節(jié)是否合適

2025-02-08
14.6萬
立春后大蔥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大蔥變質(zhì)了

立春后大蔥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大蔥變質(zhì)了

2025-02-07
12.7萬
立春后怎樣保存玉米 玉米儲存注意事項

立春后怎樣保存玉米 玉米儲存注意事項

2025-02-07
11.6萬
熱門推薦
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

1623年是什么朝代 1623年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情

1623年是什么朝代 1623年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情
1623年中國是明朝,是明朝天啟三年,在位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明朝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清兵入關(guān)。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1669年是什么朝代 1669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669年是什么朝代 1669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669年是清朝,是清朝康熙八年。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guān),建立全國性政權(quán)算起為268年。

1762年是什么朝代 1762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762年是什么朝代 1762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762年是清朝,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guān),建立全國性政權(quán)算起為268年。

1770年是什么朝代 1770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

1770年是什么朝代 1770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
1770年中國是清朝,是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guān),建立全國性政權(quán)算起為268年。

1862年是什么朝代 1862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862年是什么朝代 1862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862年是清朝,是清同治元年。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guān),建立全國性政權(quán)算起為268年。

1870年是什么朝代 1870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870年是什么朝代 1870年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情
1870年是清朝,為清朝同治九年。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guān),建立全國性政權(quán)算起為268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