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2022-02-07 天奇生活 【 字體: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開始由趙武靈王引入中原,流行于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趙武靈王所采用的胡服便于騎射活動,短衣齊膝,衣身緊窄,腰束郭洛帶,用帶鉤。胡服的意思是古時候諸夏漢族人對西方國家和北方地區(qū)各族人民胡人所穿的的服飾的統(tǒng)稱。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影響:

  首先,改進了軍隊的服裝裝備。胡服的推廣,它不僅直接為趙國贏得了赫赫武功,而且對軍隊歷史的發(fā)展演化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騎兵史上的新紀元,從此我國軍事史中除車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現(xiàn)了騎兵這一嶄新的兵種。同時,它也改進了軍隊的服飾裝備,便利了作戰(zhàn)。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其次,弱化了服飾的身份標示功能,強化了其實用功能,使“習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國服飾變化的總體傾向?!昂T射”之“胡服”首先是為便“騎射”,也便利了人們的生產勞動與其他社會活動,這就強化了服飾的實用功能,同時,因其打破了服飾的民族界限,弱化了身份界限,自然弱化了服飾的身份標示功能。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大量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胡服成為社會上司空見慣的裝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飾,受胡服的影響最為強烈。從而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縮短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進而推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秦漢時期全國各民族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

猜你喜歡

青團的餡料有哪些 青團的別名

青團的餡料有哪些 青團的別名

2025-03-21
18.1萬
青團怎么做好吃 做青團的小技巧

青團怎么做好吃 做青團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萬
吃青團需要注意什么 青團的常見做法

吃青團需要注意什么 青團的常見做法

2025-03-20
13.3萬
春捂到什么時候最合適 春捂有哪些好處

春捂到什么時候最合適 春捂有哪些好處

2025-03-20
18.4萬
春分飲食注意事項 如何通過飲食預防春困

春分飲食注意事項 如何通過飲食預防春困

2025-03-19
14.7萬
春分節(jié)氣注意事項 春分節(jié)氣天氣變化

春分節(jié)氣注意事項 春分節(jié)氣天氣變化

2025-03-19
10.6萬
黃燜雞的做法 哪些人不適合吃黃燜雞

黃燜雞的做法 哪些人不適合吃黃燜雞

2025-03-18
10.1萬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湯 春分節(jié)氣的習俗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湯 春分節(jié)氣的習俗

2025-03-18
7.4萬
春分節(jié)氣吃什么好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茶飲

春分節(jié)氣吃什么好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茶飲

2025-03-17
10.6萬
春分節(jié)氣怎么養(yǎng)生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春分節(jié)氣怎么養(yǎng)生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2025-03-17
16.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
唐代壁畫中常見的胡服最早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開始由趙武靈王引入中原,流行于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趙武靈王所采用的胡服便于騎射活動,短衣齊膝,衣身緊窄,腰束郭洛帶,用帶鉤。胡服的意思是古時候諸夏漢族人對西方國家和北方地區(qū)各族人民胡人所穿的的服飾的統(tǒng)稱。

我國最早的救火工具出現(xiàn)在哪個朝代 我國最早的救火工具出現(xiàn)在什么朝代

我國最早的救火工具出現(xiàn)在哪個朝代 我國最早的救火工具出現(xiàn)在什么朝代
我國最早的救火工具水囊、水袋出現(xiàn)在唐代。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后,歷代君主都將防范和治理火災列為國家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并為此建立了相應的管理體制。隨著時代發(fā)展,到了北宋仁宗時期,水袋、水囊、唧筒、麻搭已成為常見的滅火工具。北宋宋仁宗趙楨年間設立了專門的消防機構——軍巡鋪。

設縣最早的朝代 縣級制度的定義

設縣最早的朝代 縣級制度的定義
設縣最早的朝代是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已有縣、郡的設置。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類型:楚和秦的縣都直屬于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兩者都是直屬于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的作用。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縣,是為設縣之始。春秋的縣可分為兩種類型:楚和秦的縣都直屬于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兩者都是直屬于國君的別都,具有邊防的作用。春秋后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于內地。

歷史上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是 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是

歷史上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是  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是
歷史上最早的農業(yè)科學著作是《氾勝之書》?!稓飫僦畷穭?chuàng)作于西漢晚期,作者是西漢著名農學家氾勝之。全書主要記載了農業(yè)耕作的原則和農作物栽培技術,總結了古代黃河流域的勞動人民的農業(yè)生產經(jīng)驗。

中國最早使用傳真機是哪一年 傳真發(fā)明年代

中國最早使用傳真機是哪一年 傳真發(fā)明年代
中國最早使用傳真機是1929年。傳真機是應用掃描和光電變換技術,把文件、圖表、照片等靜止圖像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接收端,以記錄形式進行復制的通信設備。

編鐘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編鐘的由來

編鐘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編鐘的由來
編鐘最早出現(xiàn)在夏朝,是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屬于敲擊體鳴樂器,在八音中屬于“金”類樂器。在中國古代,編鐘多用于宮廷演奏,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zhàn)、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編鐘雖然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于排鼓、大鼓。
友情鏈接